医院新闻
媒体关注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1-11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依法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杜绝医疗废物发生意外后流向社会,造成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意外流失医疗废物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范围,减少危害到最小程度。
二、预案启动条件
凡出现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扩散等意外事故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1、发生废弃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回收数目流失大于30%时,应快速反应,启动本预案。
2、发生感染性废物中实验室菌种、毒种、病原体泄露、流失,有造成工作人员感染扩散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3、发现特殊感染病人(如艾滋病、SARS)的医疗废物流失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4、发生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物流失,泄露,扩散等以外事故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三、对策与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相互配合。
在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而导致重大疫情时发生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时;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传染病的菌种、毒种丢失;重大的职业性感染时应立即向医院负责人报告。2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领导报告,6小时内向有关卫生监督机构和疾控中心报告。
3、对收集人员,暂存人员进行培训,做好个人防护,安全守卫工作,防止丢失各种医疗废物,造成重大危害。
四、应急处理
1、突发意外事件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应急预案的建议。
2、指定人员进行意外事故的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
3、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根据预案固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应急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的岗位。
4、各类人员应服从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相应的调查。
5、突发意外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必须如实接受检查,积极配合调查,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7、出现因医疗废物发生意外后,造成人员伤害时,应积极进行隔离、观察与治疗。
五、处罚责任
1、医疗废物发生意外事故后,相关科室及个人应如实报告上级领导,不得以任何理由隐瞒、缓报和谎报。
2、医疗废物意外流失发生后,相关收集、储存人员应积极配合调查,对拒绝调查给予纪律处分和相关罚款。
3、对突发事件发生期间,随意散布谣言,造成工作、生活秩序混乱的给予相应处分。
4、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进行处理。
为落实实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战略方针,预防严重环保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快速高效控制处理,使污水安全工作应急处理具有前瞻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此污水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污水处理方针,重点突击“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实效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准备充足、指挥得当、应对有序,确保污水处理作业安全运行。
二、编制说明
该预案在发生以下一般问题的情况下,该预案自然启动:
1.发现出水水质超标时
2.污水水量超过设计标准时
3.大面积、长时间6停电时
4.当出现重大事故,废水排放时
三、应急处理原则
1.及时控制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污染物总量
2.加强运行控制,保证运行正常
3.加强设备运行维护
四、指挥和协调
1、指挥和协调机制
设立医院污水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污水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污水处理警报期间,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全部上岗,统筹指挥。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哟官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应急领导小组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提请县环保部门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五、事故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事故。
2、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状况,严禁超负荷运行。
3、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及时进行整改、修理或更换。
4.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废水应该及时外运处理。(应及时征用洗衣房空置的水池,作为临时存放废水集中地,在有废水处理方外运处理。)
六、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
1、发现后当班人员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领导小组的联系。
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行业主管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当地环保部门和行业主管的联系。
3、当班人员及时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①发现进水超出设计标准
a立即向领导汇报,减少排水量
b立即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
②突发暴雨
a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组织力量对院区雨水管线进行疏通,确保畅通。
b随时观察调节池的水位并向领导汇报。
c外出巡视,必须两人一组,注意防滑等自身保护。
③水量超过生化系统设计处理能力
及时与领导汇报,并取水样化验COD。及时向上级请示,部分污水或外运处置,或投加适量氧化剂后与正常流程的出水混合排放,或按上级的指示处理。
④突然停电
a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b如长时间停电超过6小时,则请求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送电。
c来电后,按操作规程及时开启设备,恢复运行。
七、事故后的恢复和重新进入
由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状态结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开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进行事故随时评估和总结,组织力量进行污染区的清理、消毒。
八、安全防护
1、应急人员和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九、应急终止
应急终止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清楚;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清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降低的水平。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小组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应急小组报上级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小组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2)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补充及修改意见。
(3)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十、宣传、培训与演练
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里准备,提高防范能力。
加强环境事故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事故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十一、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英山县人民医院
后勤保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