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院之窗
医共体建设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6-08
家住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金家铺镇的陈小芬(化名)多年来深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困扰,过去在县人民医院治疗后有所好转,但后续治疗让她犯了难。如今她在金家铺镇就可以接受到优质治疗。而这一变化,得益于英山县医共体。她欣喜地告诉《健康县域传媒》记者,“现在真是方便了我们镇里的老百姓,不用两边跑来跑去,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了。”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英山医共体充分发挥利益、责任、发展以及命运“共同”的理念,荣获“抗疫满分县”荣誉称号。
其实,早在2017年这个小县城就因“太过优秀”引发过“争议”:人口总数40余万与高达57.8万人次的年门诊量、5800例的年手术量形成鲜明对比,综合医疗能力的提升足以证明湖北黄冈市“首个确诊病例清零县”实至名归。
五大中心建设,激活医共体改革春水
时至今日,当记者再探英山医共体:其赫然已从稚嫩走向了成熟,医共体内“五大中心”建设贯穿始终,并已全面实现互联互通。
近日,走进英山县总医院党委书记姜卫中的办公室,没有客套和寒暄,而是直入主题,“我们英山县地理位置较为特殊,这是大家公认的一点,东北与安徽省岳西、太湖、霍山、金寨四县毗邻,西南与湖北省罗田接壤,2012年我们就开通了太湖、岳西跨省城乡居民医保即时结报‘直通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效、便利的医疗服务。”
“无需过多宣传,好的医疗自然会去辐射周边。”姜卫中自信满满地说道,“其他县乡的患者过来看病,其医疗费用就能直接报销,甚至包括一些重病患者的放疗和化疗费用。”
据姜卫中介绍,英山县总医院依托英山县人民医院标准化建设、重点专科和五大中心建设,构建高效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尤其是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将危急重症的紧急救治和健康知识普及终端带到了乡镇各院区、各村口。一方面,总院专业医生到各院区为辖区内全体医务工作者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知识培训,循环讲、反复讲,把关口尽力前移。另一方面,总院还为全部院区配备救护车,并在距离较远的乡镇设置急救站,辐射周边群众,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使更多的危急重症患者得到高效、规范的救治。
话锋一转,姜卫中继续说道:“医共体建设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支持,而且必须由县委、县政府主导才能推进落实,得益于县领导班子的重视,我们于2019年6月揭牌英山县人民医院草盘地分院,这意味着我们英山县医共体建设正式启动了。”
此前,英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伟曾表示,组建总医院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总医院模式是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具体举措。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实施,尽快推动总医院管理运行步入正轨。另一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能定位。
黄伟强调,还要做到“一家人”,下好“一盘棋”,充分发挥总医院的牵头作用,管理好所属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和11个乡镇卫生院,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制定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绩效考核方案等配套制度并具体实施,达到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县乡两级联动发展,同步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科学实施分级诊疗的目标。
推进信息化建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现下,随着“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被纳入“十四五规划”,英山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2020年,其高达56万人次的年门急诊量和3.69万的住院总人次,就标志着英山县人民医院诊疗能力正在向新的发展格局“跨越式”迈进。
而这一态势“非一日之功”,成效初显是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后,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方面提出,要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同年,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便率先开始探索“互联网+医疗”。
自此,“互联网+健康医疗”建设计划正式启动,并在相关领域与分级诊疗制度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医疗蓬勃发展,到2017年末,英山县全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服务已经部分实现了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管理。一年间,英山县人民医院与下属乡镇卫生院之间组建的县域“五大中心”(影像中心、心电图中心、医疗器械消毒供应中心、病理中心、检验中心)雏形形成。
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英山县紧密型医共体迅速推进、成效显著,这离不开良好信息化基础的强力支撑。2020年6月底,英山县总医院就已完成第一期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医共体内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可在乡镇检查总院出报告,既方便群众就诊、避免重复检查,又节约了医疗资源;初步实现了医共体内部之间药品、耗材的统一管理 。
为了真正落实分级诊疗,医共体内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分院和总院之间的影像、心电、病理、超声等线上会诊,从而使远程会诊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实现在分院做检查,总院直接出具检查报告,相当于在家门口就能让县医院的医生看病。
值得一提的是远程超声,它可以让总院医生在屏幕上与卫生院医生面对面会诊,总院医生通过摄像头指导卫生院的手法操作,通过图像的观察与会诊的交流,为居民出具更加准确的影像诊断报告。县医院可以远程指导基层进行诊疗,让老百姓从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诊疗服务。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诊疗水平,最大程度减少诊疗出错和因此引起的医患纠纷。
“对于我们本县的患者来说,医共体福音远不止这些。”英山县人民医院心电中心副主任陈丹萌如是说,就拿做心电图来说,患者不用直接来总院,在就近的乡镇卫生院就可以直接做检查,然后把报告传上来,我们做了分析后再把诊断结果传给他们。这样一来,既能节约患者时间,也能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以前,我们这边的乡镇卫生院因一个病理结果就要跑上四五次,而今最多就跑一次,结果就能出来。目前,我们做的心电图报告每月平均都在1500份左右。”陈丹萌自信满满道。“再者,我们这边做事,乡镇卫生院那边就能同步到,而且都是免费。”姜卫中补充到。
“作为基层医院,我们就是医共体建设的最大受益者,这种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金家铺镇卫生院院长段刚激动地说道,去年,整个卫生院的业务收入从以往的400多万达到了600多万,总院随时随地的提供帮助,让医院员工心里也有了底气,最重要的还是帮助卫生院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满意。
医共体“共”出新气象
医共体建设,“共”是特征,也是手段,即管理统一,资源共享。围绕“共”字,英山医共体首先完成了机构、管理、人员、保障、信息和服务等六个方面的一体化建设。
“目前,乡镇卫生院的门诊量明显增加,这种成效让当地群众感受颇深。”英山县总医院副院长段秋林表示,现在有了专家的指导和培训,医生、护士在临床治疗上的规范性和专业性都增强了,更多群众愿意到乡镇医院就诊。
显然,在让老百姓能享受到贴心看病服务方面,英山县已经走到了同省县级医院的前列。在这里,从挂号到就诊检查再到付费拿药,病人全程可以通过手机操作来完成,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从而减少了病人反复跑路、减少了排队,减少了病人和家属的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
“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我们是有目共睹。”段刚说到。采访中,医共体的组建,不仅让乡村医生有了“用武之地”,还在总院的帮助下,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请来了武汉中南医院的博士专家下来坐诊。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基层群众来说,好医生已经被送到了家门口。“听说有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在卫生院坐诊,就诊的群众很高兴,甚至有患者老早就来排队了。”段刚补充到。
此外,记者还在石头咀镇中心卫生院实地感受了两分钟出报告,因肺气肿前来做X线以及肺部CT检查的汪玉凤(化名)告诉《健康县域传媒》,“以前这里做不了X线,为了拍个片子,我六点多就要从家里坐车往县里赶,再转车去人民医院,到达时医院里早已挤满了人。幸运的话能排上队,运气不好时,就要等到第二天,现在好了,在这里就能看好我的病,不用再来回奔波了。”汪玉凤热情地说。
汪阿姨今年已60多岁,数年前因肺气肿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从石头咀镇赶到县医院拍片诊断,耗时耗力花费大。在英山县,还有很多个“汪玉凤”,现下,他们赶上了“医共体”这趟列车,再也不用在看病上做“无用功”了。
好的服务口碑,使得英山县的医疗服务辐射范围越来越大。英山县人民医院的就医患者约20%-30%的来自周边的六个县。除了扩大辐射范围,英山县还帮助村医利用互联网,发挥背包上门巡诊的优势。段秋林表示,对于那些偏远地区或者行动不便的慢病患者,直接由村医去给他们做体检、疾病筛查,然后把患者的病情资料上传到全县的医疗信息系统里进一步诊断,让数据替百姓跑路。
问及未来建设计划,姜卫中果断道,“我们就五个字——高质量发展。”略微停顿了几秒后,他又接着表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质”而不在于“量”,意味着医院在制度设计上要强化执行,管理上要实行精兵简政,临床上要轻装上阵,全面提升医院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此外,在提升内涵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外延,让医共体内其他医疗机构“有饭吃的同时,怀有一技之长。”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英山县医共体模式与其他地区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共同”二字,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不仅是利益的共同体、责任的共同体和发展的共同体,更是命运的共同体,彼此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对此,姜卫中感受良多,他表示:做好医共体建设,英山县必须要走的踏实。未来,我们还将利用好医共体优势,让它惠及更多百姓。